哪些车有自动驾驶

网站建设,系统开发 联系微信/电话:15110131480 备注:软件开发,说明需求

哪些车有自动驾驶?主流车型与技术方案全解析

自动驾驶并非“全或无”的单一功能,而是依据SAE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定义的L0 - L5分级体系,呈现从“辅助驾驶”到“完全自动驾驶”的技术梯度。不同级别车型在感知能力、决策逻辑、场景覆盖度上差异显著。本文从技术逻辑到车型落地,为你拆解「有自动驾驶」的车究竟“智能”在哪。

一、自动驾驶分级:先理解技术「段位」再选车

SAE J3016标准将自动驾驶分为6个等级(L0 - L5),核心差异在于“系统对驾驶任务的接管程度”

  • L0(无自动化):如传统燃油车,所有驾驶操作由人类完成;
  • L1(辅助驾驶):仅单项功能辅助(如自适应巡航或车道保持),代表车型:老款大众帕萨特ACC版;
  • L2(部分自动化):同时控制加速、减速、转向(需人类随时接管),主流新能源车型普遍达到,如特斯拉Model 3基础版、比亚迪汉EV;
  • L3(有条件自动化):特定场景下系统自主决策(如高速拥堵),人类可暂时脱手,代表:奔驰S级DRIVE Pilot(美国限定场景合法)、宝马iX升级包;
  • L4(高度自动化):复杂城市路况全接管(无需人类关注),目前仅RoboTaxi(如Waymo、小马智行)商用试点;
  • L5(完全自动化):全场景无人类干预,技术尚处实验室阶段。

当下购车时,L2及L2 + 级是“自动驾驶”的主流落地形态,L3及以上需结合法规、成本与场景逐步渗透。

二、主流品牌自动驾驶车型盘点(技术 + 车型)

1. 特斯拉(Tesla):纯视觉方案的“激进派”

技术核心:Autopilot(基础辅助)+ FSD(完全自动驾驶),依托8颗环视摄像头 + 纯视觉算法(摒弃激光雷达),实现高速自动辅助导航(NOA)、自动变道、停车场召唤等功能。

代表车型:Model 3、Model Y(全系支持Autopilot基础功能,FSD需额外付费解锁)。

特点:数据驱动迭代——全球超400万辆车的行驶数据反哺算法,高速场景体验丝滑;但纯视觉在极端天气(如暴雨、强光)下可靠性存争议,且国内FSD功能因法规暂未完全开放。

2. 蔚来(NIO):“服务化”的全栈自研派

技术核心:NAD(NIO Autonomous Driving),搭载1个激光雷达(瞭望塔式布局)+ 4颗Orin X芯片(总算力1016TOPS)+ 15个摄像头,覆盖高速、城区、泊车全场景。

代表车型:ET5、ET7、ES6(需选装「NAD全配包」,支持按月订阅)。

特点:硬件预埋 + 服务订阅——新车出厂即标配高阶传感器,后续通过OTA解锁功能;城区路口转向、自动避让加塞等场景本土化优化深入,主打“可成长的汽车”。

3. 小鹏汽车(Xpeng):“城市NGP”的先锋玩家

技术核心:XNGP(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),融合激光雷达(G9搭载双激光雷达)、英伟达Orin芯片、高精地图,实现城市道路自动跟车、无保护左转、自动泊车等复杂场景。

代表车型:G9(Max版标配XNGP)、P7i(可选装高阶智驾包)。

特点:场景定义技术——率先突破“高速依赖高精地图”限制,在无图区域也能实现部分辅助;语音交互与智驾深度融合(如“你好小P,帮我开去商场”),降低用户操作门槛。

4. 比亚迪:“全民智能”的务实派

技术核心:DiPilot(智能驾驶辅助系统),L2 + 级方案,包含ACC - S&G(全速域自适应巡航)、LKA(车道居中)、APA(自动泊车)等功能,分“基础版”与“高阶版”(部分车型可选激光雷达升级)。

代表车型:汉EV(创世版)、唐DM - i(冠军版)、海豹(性能版)。

特点:普惠性 + 垂直整合——全系新能源车型标配基础DiPilot,降低智能驾驶门槛;依托自研IGBT、芯片(如MCU),硬件成本可控,未来将通过“天神之眼”激光雷达布局L3级功能。

5. 宝马(BMW):豪华品牌的“稳健派”

技术核心:Personal CoPilot,L2 + 级系统,整合毫米波雷达、摄像头与高精地图,实现高速自动变道、拥堵辅助、远程泊车。

代表车型:iX(xDrive50)、i7(M70L)、新3系(高配版)。

特点:豪华体验 + 本土化——针对中国路况优化“加塞识别”“环岛通行”逻辑;iX的AR - HUD将导航指令与实景结合,强化驾驶安全感知。

6. 奔驰(Mercedes - Benz):L3级“合规先行者”

技术核心:DRIVE Pilot,全球首个量产L3级系统(美国内华达州合法),在时速≤64km/h的拥堵高速中,系统接管转向、加速、刹车,人类可临时浏览中控屏。

代表车型:EQS(450 + 先锋版)、S级(580e L)。

特点:豪华品牌技术标杆——激光雷达 + 冗余转向/制动系统,确保系统失效时安全降级;但功能受限于法规,国内暂未开放。

三、自动驾驶选车避坑:技术逻辑与实用价值

选车时,“有无自动驾驶”≠“好不好用”,需关注3个核心维度:

  1. 法规边界:L3及以上功能需地方立法支持(如深圳、上海开放L3测试),购车前确认“功能合法性”;
  2. 硬件预埋:若车型宣传“未来OTA升级高阶功能”,需核查是否出厂标配激光雷达、高算力芯片(避免“硬件阉割版”无法升级);
  3. 场景匹配:常通勤路况是“高速为主”还是“城区拥堵”?特斯拉适合高速长途,小鹏/蔚来更优城区;
  4. 数据安全:国内车型需通过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》,优先选择“数据本地化存储”品牌。

四、行业趋势:自动驾驶的「现在与未来」

2024年后,自动驾驶技术正从“功能竞赛”转向“生态博弈”:

  • 技术端:大模型 + 端到端算法崛起(如特斯拉FSD Beta 12纯基于视频训练),降低对高精地图依赖;
  • 车企端:“全栈自研”(如小鹏、特斯拉)与“生态合作”(如华为与赛力斯、长安)并行,智驾成为品牌差异化核心;
  • 法规端:国内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》持续完善,L3级商业化试点加速(如广州Robotaxi载人)。

对消费者而言,“当下选L2 + 级、未来等L3普惠”是更务实的策略——先享受高速巡航、自动泊车的便利,再静待技术与法规成熟后的“解放双手”时代。

网站建设,系统开发 联系微信/电话:15110131480 备注:软件开发,说明需求

哪些车有自动驾驶

哪些车有自动驾驶

哪些车有自动驾驶

网站建设